在家庭教育的漫漫征程中,沟通是连接父母与孩子心灵的桥梁。然而,许多家庭正面临着“异化沟通”的难题,它像一层厚厚的屏障,阻碍着亲子间的理解与信任。

默认标题__2025-02-27+15_26_53.jpg

异化沟通,简单来说,就是父母在与孩子交流时,脱离孩子的实际感受与需求,将自己的意愿、焦虑过度强加给孩子。比如,孩子满心欢喜地分享学校里一次小小的成功,本期待着父母的肯定与鼓励,得到的却是诸如“这有什么,你还得更努力,别人比你厉害多了”这样的回应。这种沟通方式,忽视了孩子当下的情绪体验,久而久之,孩子便会关上心门,不愿再与父母交流。

与异化沟通形成鲜明对比的,是基于73855定律的有效沟通。该定律指出,人们在沟通时,55%的效果取决于肢体语言,38%在于说话的语气语调,而仅有7%取决于具体的话语内容。这就意味着,在与孩子交流时,父母温和的眼神、亲切的笑容、专注的倾听姿态,以及平和舒缓的语气,远比言语本身重要得多。当孩子犯错时,与其疾言厉色地斥责,不如蹲下身来,用温柔且坚定的语气询问事情的经过,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,再引导其认识错误。这种充满爱与尊重的沟通方式,能让孩子感受到被接纳,从而更愿意敞开心扉,听从父母的教导。

内动力教育的陈美老师指出:家庭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,让我们摒弃异化沟通,运用73855定律,用心去倾听、用爱去表达,搭建起亲子间稳固且温暖的沟通桥梁,助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。